少出门,少聚集;
勤洗手,勤通风;
戴口罩,讲卫生;
脏口罩,不乱扔;
打喷嚏,捂口鼻;
喷嚏后,慎揉眼;
有症状,早报告,
早就医,早隔离;
不信谣、不传谣;
抵野味,强营养;
多锻炼,足睡眠。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防护常识要知道
一、基础常识篇
二、学校防护篇
1.加强重点人群排查

2.提醒外地师生返校安全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加强宣传教育

5.加强师生健康监测

6.贮备防控物资
落实防控经费,加强物资储备,提前准备防控所必需的口罩、红外体温测量仪、体温计、消毒药械、洗涤用品、手套等物资。准备相应的隔离室,寄宿制学校至少准备2个隔离室,男女生各一个,在发现疑似病例待转诊时隔离使用。
2.进入校园前
教师自行、家长对学生在家进行健康监测,每天早上上班(学)前监测体温和自我观察,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3.进入校园后
(1)学校严格落实以班级为单位的晨(午)检、因病缺勤和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启动体温监测制度,每日2次测量体温,密切监测师生的健康状态。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2)教职工、学生要配合校医或保健老师监测体温,如体温≥37.3℃,请勿入楼工作或上学,要配合校医或保健老师开展调查,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4.不同场所的防护要求
(1)教室。保持教室清洁卫生,教室定期通风换气。天气暖和时所有教室门窗打开,保持空气对流;天气冰冷上课时打开背风侧的窗,每节课后教室均应全面开窗通风,中午及大课间应保证教室通风30分钟以上。使用空调的教室,课间均应全面开窗通风。
(2)办公室。保持办公场所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多人办公时、传阅文件时须佩戴口罩。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须佩戴口罩。办公楼公共区域由专人负责消毒。
(3)会议室、报告厅、体育馆。师生进入会议室、报告厅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1-2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开水浸泡消毒。体育馆场馆开放时,要定员开放,避免人员密集。
(4)食堂。师生就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注意手卫生,口罩在进食前摘掉,进餐时不要大声说话。食堂要每日对餐厅内及餐具进行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食堂工作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操作时生熟分开,勤洗手。
(5)实验室。严格实验室操作管理,每日开窗通风,物品表面要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师生在实验室内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如条件允许,减少人员密集上课;工作服要及时用洗衣皂和清水洗涤并烘干;离开实验室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清洗双手;口罩如已经污染或潮湿,要马上更换。
(6)寝室。寝室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通风换气时,不仅要窗户与门同时开放,寝室内学生床铺的床幔也要完全打开,如果对面有寝室,与对面寝室一起打开门窗,让空气充分对流交换,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开窗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也要注意防止采暖设备出现故障。保持寝室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寝室公共区域走廊、卫生间、洗漱区等,温度适宜时,保持长时间开窗通风。走廊、卫生间、洗漱区等每日进行专业消毒剂消毒。
(7)校内超市等公共区域。校内超市、小卖部等公共区域每日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人员上班前监测体温,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对超市内货架、收银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相关规定管理超市内食品。师生进入超市时须佩戴口罩,购物后建议采取电子支付方式结算,尽量减少室内停留时间。
(8)电梯。提倡不搭乘电梯,走楼梯更健康更有利于防护。必须搭乘电梯时,要全程佩戴口罩;下电梯后,马上洗手或手消毒。电梯要由专人每日进行消毒或空气喷洒,按键面板及地面要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并做好记录。
5.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常识,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6.加强体育锻炼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早操和课间操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进行,开始和结束时不再集中。
7.来访人员要求
安保人员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以及体温检测。来访人员须佩戴口罩,经检测体温在37°以下,方可入内。
(1)疑似患者应马上戴上口罩就医。
(2)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3)若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
(4)学校由专人负责因病缺勤和隔离观察学生的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
(5)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疫情的处理等工作。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引导下,做好教室、寝室及公共教室如电脑室、图书馆等区域的消毒与通风。
(6)学校对因病缺勤和隔离观察学生可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误考者,安排补考。
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如何做
三、个人防护篇
●洗手篇 ●
● 1、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马上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 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 3、正确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第七步:旋转揉搓腕部直至肘部
附图:
●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 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口罩篇 ●
● 1、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马上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马上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 2、正确使用口罩
(1)先将手洗干净,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2)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3)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居家防护篇 ●
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均衡饮食、保障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四、心理防护篇
1、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身心整体性调适反应。当个体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就会在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反应。
2、面对新型肺炎疫情,心理应激反应有哪些?
(1)情绪方面: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烦躁、缺乏耐心、易激惹、孤独、抑郁、无助、绝望等。
(2)躯体方面:心跳、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血压升高,容易出汗、容易疲倦,食欲、睡眠变差,头晕胸闷,肠胃不适等。
(3)行为方面:反复查看或回避某些信息,冲动、具有攻击性,对身体过分关注等
(4)认知方面: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过程缓慢等。
3、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怎么办?
(1)轻度:一般通过自我调适或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缓解。
(2)中度:如果通过自我调适仍不能解决问题,大家可以咨询本校的心理老师或者拨打下列热线电话:共青团心理咨询热线12355、北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热线2028897。如确实需要,可在安全的前提下寻求面对面心理咨询与辅导。
(3)重度:如果心理应激反应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持续并超过一个月)。并严重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可以拨打北海心理援助热线电话7280001,或到精神专科医院寻找专业帮助。
4、在新型肺炎疫情下如何进行心理防护?
(1)情绪调节
①接纳现实,接纳情绪
接纳现实。接纳当前的疫情事实,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能早日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大家当前需要做的是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该学习就学习,该工作就工作。
接纳情绪。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烦躁、愤怒、抱怨、敌意等。大家不必刻意压抑或完全否定这些负面情绪,同时要保持自我觉察,适当对其进行调节。
②学会宣泄
宣泄方式主要有:倾诉,运动,听音乐,看看娱乐节目、影片等等。及时宣泄,能够减缓特殊事件对人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2)行动策略
①接受传递信息。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掌握流行情况,选择性接收正规官方的消息发布,不轻信谣言,不盲目传播谣言,不要引起恐慌。保持积极心态,注意收集并向他人传递积极的信息。
②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请戴好口罩,勤洗澡、勤洗手,室内常通风,做好个人公共卫生,内增免疫力,外降被感染概率。做好身体状况的自我观察、自我照顾和自我负责,出现症状及时处理。制定工作学习计划,学会自我控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维持正常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